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详情
短视频让老手艺“活在当下”
来源: 正观新闻      时间:2023-03-27 15:13:5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快手上,每3秒钟就有一条有关非遗的视频产生,累计播放量超2245亿次。

抖音平台2022年非遗项目直播场次比2021年增长642%。

……

数字化浪潮中,短视频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催化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曾经,因为年代久远、传播方式更迭,非遗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传统手艺人无人问津、非遗产品销路受限等。如今,借助短视频等新渠道,传统手艺在更大范围得到了传播和展示,一些曾经“曲高和寡”的非遗不只是裱在镜框里的艺术作品,还多了几分“烟火气”。

短视频平台也激发着传统手艺人的创作热情,他们不再是“被代表”的客体,而是积极表达自我、追求美好生活、传播非遗文化的主体。“泥巴哥”、河南省浚县普通村民朱付军用短视频记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制作过程,被人民日报等媒体点赞;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家手工皮艺”第三代传承人乔雪,一场直播销售皮雕产品超45万元;天津老字号点心品牌祥禾饽饽铺利用短视频销售糕点,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他们或在青山绿水中传递乡土人情,或在直播间展示老手艺的新风采,虽是个人化、碎片化的呈现,但也在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讲述匠人的生活故事、激发非遗文化的内生动力。

短视频让非遗文化传播有了更多可能,但应看到,非遗题材并不是短视频走红的“万能密码”。目前在短视频平台的非遗直播销售中,有些商品如紫砂壶、刺绣、青瓷杯等,还存在跟风模仿、粗制滥造等现象;有些博主缺乏手艺支撑,只图快速变现。这些不仅不利于非遗文化的可感可及可互动,反而会丢掉非遗文化的本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需多方合力,可持续地促成品牌变现、吸纳非遗项目、培育项目人才,让非遗在生产、消费、保护一体化的进程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顺应非遗现代化传承需要。

(原题为《短视频让老手艺“活在当下”》 作者李羽佳 来源 陕西日报)

统筹:王航 编辑:杨晗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