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详情
天天快消息!大渡口:五大百亿级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来源: 大渡口发布      时间:2023-04-24 10:55:35

当前,大渡口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牢牢把握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定位和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契机,积极培育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和重庆小面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奋力谱写新时代大渡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摄影丨解国清

今年,大渡口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能级整体跃升,聚焦发展壮大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协同与产业协作,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摄影丨解国清

百亿级重庆小面产业集群


(资料图)

打造“重庆小面”区域品牌

大渡口区着力打造“重庆小面”区域品牌,大力推进小面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已累计引进企业40家,聚集规上企业15家,注册区域公用品牌商标12件。2022年,以重庆小面为主导的快消品产业实现营收24.3亿元,增长47.3%。

摄影丨龙在全

已建成重庆小面电商产业园、重庆小面博览馆两个项目;重庆小面产业园生产基地、重庆小面中央工厂和重庆小面体验中心将于今年和明年相继竣工,重庆小面产业研究院等产业载体也在筹建中;制定《重庆小面》团体标准、《重庆小面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加快小面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通过实施“重庆小面重庆造”社会化传播、打造天猫旗舰店、举办小面文化节、参与糖酒会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措施为重庆小面产业发展不断“引流”。

资料图

百亿级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集群

智能化应用推动发展

聚焦打造国家智能视觉和产业基地,大渡口区引进以海康威视为龙头的大数据智能化企业22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子公司5家、规上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2022年实现营收123.6亿元,增长21.8%。

资料图

随着大渡口区大数据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成功招引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重庆市华韶智算中心项目等重点项目,实现大渡口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新亮点、新引擎,努力推动“数据管理应用有力、智慧应用支撑有力、融合应用推动有力”的产业现状。以海康威视、萤石基地为龙头,加快招引积聚智能视觉产业链企业,全力打造“西部视谷”核心产业集群;全面融入全市“满天星”行动计划,落实好“3+3+4繁星义渡”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了以集成服务、硬件制造、技术运维、软件研发为特色的产业生态。

摄影 | 龙在全

百亿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绿色引擎持续发力

大渡口区紧抓“双碳”目标发展机遇,着力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目前,全区生态环保企业156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2022年实现营收76.2亿元,增长15.2%。

资料图

如今,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体系特色得到显著提升。以三峰环境为核心企业,加快构建以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为特色的生态环保产业体系,并推动餐厨垃圾运输处置设备研发制造及运管结算中心项目完成建设。聚焦生态环保领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支撑作用大的中小企业专利达398件,例如盎瑞悦科技废盐处置技术、臻焱节能环保冷压球技术均位于行业领先地位。

摄影 | 郑宇

百亿级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加速创新研发

中元汇吉为全市体外诊断产业链链主企业,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引育一批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带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形成从前沿分子诊断、高端质谱到主流免疫、POCT、临检、凝血等全系列技术、产业协作抱团发展格局……

资料图

着力打造全国体外诊断产业高地,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实践,大渡口区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IVD产业企业集群。引进以中元汇吉为龙头的大健康生物医药企业175家,属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企业6家、中游设备试剂研发生产贸易企业97家、下游医学检验和医疗服务企业34家。2022年实现营收137.6亿元,同比增长42.6%,全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备案证总数645个。

资料图

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应用拓展助力成长

新材料产业在近年迅速崛起,成为百亿级产业中的“重量级”产业之一。培育国际复合材料、中石化润滑油等新材料企业8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涵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合金粉末材料、材料检测等领域。2022年实现营收38.76亿元,增长44.19%。

摄影丨谭旭

作为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的国际复合材料,2022年新建年产15万吨玻纤智能制造生产线点火投产,全球产能突破100万吨,稳居全国前三、全球前五;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备案玻纤智能工厂生产运营数字化管控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等多个技改项目,2022年成功通过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复审评定;聚焦玻纤复合材料下游应用领域,产业延链补链工作成效显著,复合材料检测中心、小蚁托盘、光伏组件边框等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

摄影丨姚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