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详情
快资讯丨【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一幅字画一本印存 讲述荣昌名人手迹的收藏往事
来源: 荣昌新闻网      时间:2023-06-16 10:23:52

廖正伦翻看陈子庄作品集


(相关资料图)

6月9日,记者来到拓新上河城廖正伦老先生家中采访。一踏进客厅,映入眼帘的是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的两面书墙,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各种书籍。

此时,廖正伦正手拿棉布,轻轻地擦拭几本作品集上的灰尘,眼神略显严肃,好似勾起了他的某些回忆。

廖正伦爱好读书,更爱好收藏,在这众多书籍中,就有陈子庄的绘画、书法作品。“有几件陈老师的作品我已无偿借了出去,将在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荣昌博物馆)展出。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咱们荣昌有陈子庄这样著名的国画大师。”

提起这些藏品的由来,廖正伦不禁打开了话匣子。

陈子庄生于1913年,1976年因病逝世,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书法家。廖正伦比陈子庄小32岁,家离陈子庄家不远,但陈子庄后来外出,少有回荣昌。上世纪六十年代,廖正伦到成都办事,顺便到陈子庄的家中拜访,并拜其为师,学习绘画和书法。

“他家里有许多画作,全部叠起来一摞一摞地码放整齐,少说也有两三千幅。”廖正伦表示,当时陈子庄的画作已十分杰出,也常有友人向他要画作留作纪念。

70年代初,廖正伦再次到成都拜访陈子庄,随后主动开口向师父要一幅作品。陈子庄大手一挥,“这些画你随便挑,看上哪幅拿去就是。”廖正伦从众多作品中选取了一幅山水画,并带回家珍藏。如今,这幅真迹依然保存完好,并被借去参展。

“师父后期作品的题材以山水最多,花鸟略少。他的画作多为大写意的绘画风格,一下就能让人联想起他不拘一格、率真痛快的一生。”廖正伦说。

此次,廖正伦还向展览馆借出了一本陈子庄作品集,是上世纪末从新华书店购入并收藏的。“这本作品集里,有许多山水画都很像荣昌的某个地方,而且在他为数不多的花鸟画中,就有好几幅作品是荣昌的海棠花。”廖正伦告诉记者,以前去成都拜访陈子庄时,曾问过师父什么时候回荣昌,陈子庄回答,总有一天肯定要回家的。

“从这些作品可以知道,虽身在外地,但他始终心系家乡。如今,他已不在人世,但他笔下的这些绘画、书法作品,却留在世人心中,丰富着荣昌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精神文化。”廖正伦感慨道。

除了陈子庄的作品,廖正伦还借出了一本马仁良的印存。

“马仁良是非常优秀的书法篆刻家,不仅精于篆书、楷书,对隶书、草书也很擅长,在当时很有名气。”因十分景仰马仁良,爱好书法的廖正伦也曾拜其为师。

廖正伦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马仁良从外地回到荣昌后,以篆刻为生。“他经常在一个小茶馆喝茶,茶馆里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马仁良篆刻’。”

在当时,荣昌的篆刻师有好几十个,但大多篆刻的字体为楷书。而马仁良因精通各种书法,其篆刻的印章风格十分多变,找他篆刻印章的人很多,有时一天就会接到好几个“订单”。每刻完一个新的印章,马仁良都会把印章印在纸上,留存下来。后来,马仁良将几本印存送给廖正伦,廖正伦珍藏至今。

翻开印存,泛黄的纸张上,各种红色的印章依旧清晰、醒目,往日景象似乎浮现眼前:在这繁荣昌盛的地方,人声鼎沸,甚是热闹,书画大师、篆刻家等文人墨客,穿梭在老街屋檐下,用手中的笔、刻刀,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予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